联系我们
作者:常州到郑州物流 上传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
以预制菜选材与粗加工为例,果蔬的处理、不同部位肉类分割等始终是巨大挑战。据统计,在类球形果蔬中,丑果残果占比高达30%,大小参差不齐的水果如何实现标准化加工处理成为预制菜加工生产的一大难点。
加之中餐种类众多、口味差异大,对食材处理方式也异常多样,因此预制菜加工设备细分领域尤其众多,专用设备就有蔬菜、水果、肉制品、水产品加工设备等10多种。这直接导致预制菜设备行业分散、集中度低,行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大型龙头企业,资金实力与研发能力不足。
除加工外,冷藏运输环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研究员田兴国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预制菜涉及多种菜品,在制冷与解冻过程中如何更好保持每种菜品的营养与风味,都需要深入研究。
包装方面也存在非标准化生产的难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副院长肖乃玉认为,还需加快推动包装标准化,对抗菌包装技术、高阻隔包装材料、机械强度等做统一规定。
另一方面,“价格高”也是阻碍我国企业应用预制菜设备的“拦路虎”。目前,我国一些预制菜生产设备依赖进口,价格较高,预制菜企业成本负担重。南京乐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夏荣表示,日本进入中央厨房领域早于中国,装备较国内成熟,长期以来国内中央厨房高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
而我国预制菜行业企业整体偏小,采购预制菜设备压力较大。安信证券研报显示,约70%中国预制菜企业处于小、散和弱状态,其中不乏以个体户和家庭小作坊的形式存在。
对比预制菜比较成熟的国家,我国预制菜设备还存在不小差距。据业内人士观察,现阶段我国预制菜行业整体的智能化装备研发水平还偏低,加工生产线自动化率不超过60%,更多依赖人工作业。
而这势必会影响预制菜产品的品质、风味与营养健康价值等。技术先进、智能的预制菜设备不仅能更好还原预制菜的“色香味”,还能进一步保障预制菜的健康、营养,提升预制菜产品的稳定性和良品率。
不过,从长期看,预制菜企业应用设备是必然趋势。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轮值主席戴晨义表示,虽然预制菜设备投入较多,但智能化装备生产意味着可持续的生产和降本,其次数字化也方便溯源,降低监管难度,更好保障食品安全。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企业用工成本逐渐上升,加快自动化升级能有效提升预制菜企业生产效益。
因此,研发、生产预制菜设备其实大有可为。据预测,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于2026年突破万亿元。广东省智能装备制造协会秘书长苗强预计,随着预制菜风口到来,装备市场规模有望在五年内从百亿元升至千亿元。